藍色的烏龜、紅色的蜻蜓,還有那黃色的小花,通通擠到名片上。
十月十日的下午一點不到,林邊仁和國小的小朋友,連跑帶跳的蹬上五樓禮堂。
迎接他們的,是「88水災兒童生活藝術輔導營」的老師與志工姊姊、哥哥們。
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接觸,從今天開始,每個假日,這些小朋友都將與88水災兒童生活藝術輔導營的大哥哥、大姊姊們碰面,一次五個小時,一連二十週,整整 100個小時。
第一關,填上自己名字的名片。胖胖的小手,使勁的揮動各種彩色筆,自己的名片自己畫,天馬行空,五顏六色,童趣十足。
「老師,今天不是課後輔導嗎?」帶著小朋友來的媽媽,狐疑的問「補英文還是補數學?」
「不是陪他們做功課,而是陪他們用力玩」志工姊姊耐心的解釋
看著教室內滿堂孩童,尖叫、奔跑的笑聲,這位林邊媽媽半信半疑。
「沒錯,只有陪伴,沒有課本朗讀,只有唱歌與遊戲。沒有英文字卡,只有滿地的彩色膠帶,讓小朋友地上打滾,用力玩,放心玩~~~」
「一、二、三 、木頭人」誰要來當鬼?小朋友正用機器人的腳步,慢慢的滑過去。
「把手中的報紙,折成你想要的東西,拿出來給大家猜一猜」火把、鉛筆、球棒、有個小朋友拿著報紙,扭著身體緩緩的說,這是衣服,「我要把衣服穿下去」。
雖然有些小朋友還不習慣,怯生生的站在一旁,志工姊姊發現,馬上趨前「要不要先跟我玩猜拳?若你輸了,我們就下去一起玩?若你贏了,我就在這邊陪你玩?」
吃點心囉~~。米果,與夾心酥。「我要喝汽水」小朋友發現只有下午茶只有礦泉水﹙當然不可能給你們喝汽水ㄇㄟ﹚,小朋友嘟著嘴。「來來來,跟我猜拳,贏的話就請你多吃一片米果」志工哥哥很厲害喔,馬上移轉小朋友失落的情緒。
YA!下課前,纏著老師最後的撒嬌。把報紙折成皇冠的同學,臭屁的展露下午的成果。紮紮實實的站在頭上,高高興興的戴著回家去。
「再見!再見,我們下周見囉~~」
後記:
以上是我寫給兒藝官網的記錄。十月十日,我參加林邊的營隊,從十月開始,紙風車的災區兒童陪伴,以百花齊放的方式,每週約有五到七個營隊進行災區兒團陪伴,預計年底前,開滿三十個團隊,每個營隊每週去,連續二十次,每次得做完五個小時的遊戲。也就是說每個團隊要做一百小時的災區陪伴,三十個營隊順利入駐,災區小朋友就有三千小時的遊戲時間。
林邊有多遠?從早上六點就得從台北坐遊覽車出發,就知道陪伴之路,多漫長。